古诗文网

蒋士铨人物头像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诗学理念

  关于蒋士铨的诗学观念,研究者的看法大体接近,都归为性灵派诗学。简有仪将蒋士铨的诗歌理论概括为八点:(1)以文为诗,扩大诗歌境界;(2)诗主性灵,崇尚温柔敦厚;(3)诗以载道,提倡忠孝节烈;(4)诗宗唐宋,反对剽窃模拟;(5)诗善用典,充实诗意内涵;(6)诗尚白描,容易流露真情;(7)诗排神韵,讲求言中有物;(8)诗斥格调,避免流于空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生平

早年苦学
  蒋士铨先世姓钱,居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今湖州市长兴县)九里泷庵画溪头。明末甲申(1644年),祖父钱承荣9岁,因避兵乱与家人失散,随人辗转流落铅山县永平镇,为邑长蒋某收为子嗣,从此宗蒋氏。
  清雍正三年(1725年 )十月二十七日(12月1日)雨夜,蒋士铨降生于南昌垣东街小金台前旧宅,适逢响雷,因得乳名“雷鸣”。他的父亲蒋坚是位秀才,性好任侠,擅长刑名之学,有古烈士遗风,曾长期佐幕于山西泽州,屡雪疑案,为当世所重,著有《求生录》四卷,《晋昌纪狱》二卷,《铁案》、《剑旁诗》、《书法指南辑说》各一卷。他的母亲钟令嘉也知书识礼,工诗善文,著有《柴车倦游集》。士

成就

诗歌
  蒋士铨的诗歌作品,据清嘉庆三年扬州刻本《忠雅堂全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他还有数千首未刊诗,存于他的稿本中。诗作题材比较广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如《饥民叹》、《禁砂钱》、《官戒二十四首》之四《察隶役》、《乞人行四首》、《米贵倒叠前韵》,或揭露官府的搜刮钱财,或批判役吏的横行乡里,或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都有一定社会意义。他还有一些反映城乡下层社会世态风俗的诗,如《京师乐府词》等。不过蒋士铨的诗大部分为个人抒情,及吊古、纪游之作。
  他写诗自称15岁学李商隐,19岁改学杜甫、韩愈,40岁兼学苏轼、黄庭坚,50岁以后“不依傍古

  蒋士铨墓位于铅山永平镇陈家寨文家桥西董家坞,座东偏南朝西北,面临湖山、垅田。墓的形制独特:居中是一块直径 1.3米的圆形墓约3米的青石平台之上。墓碑嵌于后方石龛之中,1米高青石矮拦环抱其外,前端抱鼓石1对,其下石阶数级。墓体占地面积约十六平方米。石龛、栏杆、望板的建筑工艺精到,龛是歇山顶,额日:“气节文章”,楹联:“庐埠叩苏公八壬偈子一转语,山阴同陆翁九千吟中万首诗”。内嵌的墓碑正文,右:“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八日立”,中:“皇清敕授承德郎倒晋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即用御史显考蒋公心余府君之墓”,左:“奉祀考男知廉知节知让知白知重知简知约卒考”。该墓于1959年即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省级文物
猜您喜欢

李庭

(1194—1277)金元间华州奉先人,字显卿。金末避兵商邓山中,金亡徙居平阳,后辟为陕右议事官。世祖至元七年授京兆教授。有《寓庵集》。

班彪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孟宾于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鳖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