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孙光宪人物头像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诗词成就

  孙光宪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是花间派中较有个性和成就的词人。毛泽东曾抄录他的《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孙光宪素以文学自负,处荆南,怏怏不得志,认为在诸侯幕府中不能展示他的文学才能。他每次对知交说:“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他常吟刘禹锡诗:“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孙光宪好博物稽古,嗜经籍,藏书数千卷,有时亲自抄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他自号葆光子。他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玩笔佣集》、《巩湖编玩》、《北梦琐言》、《蚕书》等。孙光宪善词,

生平

  《仁寿县志》第27编有孙光宪传,其中介绍了孙光宪30岁前的有关情况。说:孙光宪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少年时很争气,勤奋苦读。后来,少年孙光宪翻越二峨山,负笈远行,开始了为期10多年的游历和求学生活,在资州、成都等地,以文会友,结识了一些当时蜀中较为有名的文人前辈。特别在与当时在前蜀国朝廷中担任官职的牛希济、毛文锡等人交往过程中,孙光宪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在词上崭露头角。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醉入花间。他所做的一首《浣溪沙》记录了自己早年蜀中生活的一些真实:

  “十五年来锦岸游,来曾何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满眼利名浑幸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花醉红楼。”

藏书故实

  长于词学,其词大都收于《花间集》中,但在风格上与该集中的多数作品的浮艳、绮糜有所不同。藏有数千卷,多自抄写,校勘图书,老而不废。史称“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后加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致书及三万卷。”著作多佚,有《荆台集》、《巩湖编玩》、《笔佣集》、《橘摘集》等,今仅存有《北梦琐言》30卷,记载唐五代政治逸闻、社会风俗、诗文趣事等,富有史料价值。又撰有《续通历》,于太平天国初被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赵沨

东平人,字文孺,号黄山。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终礼部郎中。性冲淡,工篆书,时人以比党怀英,称“党赵”。有《黄山集》。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谢安

( 320—385)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时前秦强盛,晋军屡败。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安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封建昌县公。继又使石等北征,收复洛阳及青、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旋疾卒。谥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