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文学成就
凌濛初出生在吴兴织里镇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这个地方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凌濛初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本可以干一番他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使他历尽磨难,终因力拒农民起义而死。在凌濛初来说是实现了济世救民的抱负和彰显了杀身成仁的志节,然而,凌濛初死后才两个月,明王朝就在李自成起义的打击下灭亡了。
凌濛初才华横溢,一生著作颇多,小说、诗歌、戏剧、传奇、文学评论、史传、戏曲等几乎所有文学领域他都涉及。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则是他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与二刻。
凌濛初所作短篇小说,虽
主要著作
刻书作品
凌濛初为代表的凌家为江南刻书名家,所刻书有双色、多色套印,与湖州闵家齐名于世。刻书重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孟浩然诗集》、《孟东野集》、《西厢记》、《琵琶记》、《红拂记》、《虬髯客传》、《东坡书传》等,多达20余种。
文学作品
作为文学家,凌濛初一生著述极丰。有杂剧《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13种;传奇《衫襟记》、《合剑记》、《雪荷记》3种;经学和史学著作《圣门传诗嫡冢》、《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汉异同补评》、《战国策概》等;文艺评论著作有《西厢记五本解证》、《南音之籁》、《燕筑讴》等;
人物生平
幼年家世
万历八年五月初七日(1580年6月18日),凌濛初出生于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东晟舍铺(今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祖父凌约言,嘉靖庚子举人,仕至南京刑部员外郎,已卒九年。父凌迪知,嘉靖丙辰进士,时年五十二。嫡母包氏,已卒六年。生母蒋氏,时年二十一。长兄湛初,已卒七年。仲兄润初,已卒十一年。三兄涵初,时年二十二。凌濛初的这三位兄长均为包氏所出。
万历九年(1581年),凌濛初两岁。是年,弟浚初生。
万历十九年(1591年),凌濛初十二岁。入学。《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云:“十二游泮宫。”
读书交游
(?—953)五代时魏州人。初隶后梁将王彦章麾下。入后唐,累迁夔、兴二州刺史。后晋高祖天福中拜义成军节度使,镇灵武。抚绥边部,凡十余年,恩信大著,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