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
01章 亲士
02章 修身
03章 所染
04章 法仪
05章 七患
06章 辞过
07章 三辩
08章 尚贤(上)
09章 尚贤(中)
10章 尚贤(下)
11章 尚同(上)
12章 尚同(中)
13章 尚同(下)
14章 兼爱(上)
15章 兼爱(中)
16章 兼爱(下)
17章 非攻(上)
18章 非攻(中)
19章 非攻(下)
20章 节用(上)
21章 节用(中)
22章 节用(下)
23章 节葬(上)(亡)
24章 节葬(中)(亡)
25章 节葬(下)
26章 天志(上)
27章 天志(中)
28章 天志(下)
29章 明鬼(上)(亡)
30章 明鬼(中)(亡)
31章 明鬼(下)
32章 非乐(上)
33章 非乐(中)(亡)
34章 非乐(下)(亡)
35章 非命(上)
36章 非命(中)
37章 非命(下)
38章 非儒(上)(亡)
39章 非儒(下)
40章 经(上)
41章 经(下)
42章 经说(上)
43章 经说(下)
44章 大取
45章 小取
46章 耕柱
47章 贵义
48章 公孟
49章 鲁问
50章 公输
51章 囗囗(亡)
52章 备城门
53章 备高临
54章 囗囗囗(亡)
55章 囗囗囗(亡)
56章 备梯
57章 囗囗(亡)
58章 备水
59章 囗囗(亡)
60章 囗囗(亡)
61章 备突
62章 备穴
63章 备蛾傅
64章(亡)
65章(亡)
66章(亡)
67章(亡)
68章 迎敌祠
69章 旗帜
70章 号令
71章 杂守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条。《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
;《济公全传》,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自《济公全传》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续书多达二十余种,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