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阅微草堂笔记人物头像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诗两首
诗二首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1) 滦阳消夏录一(2) 滦阳消夏录一(3) 滦阳消夏录一(4)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1) 滦阳消夏录二(2) 滦阳消夏录二(3) 滦阳消夏录二(4)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1) 滦阳消夏录三(2) 滦阳消夏录三(3) 滦阳消夏录三(4)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1) 滦阳消夏录四(2) 滦阳消夏录四(3) 滦阳消夏录四(4)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1) 滦阳消夏录五(2) 滦阳消夏录五(3) 滦阳消夏录五(4)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1) 滦阳消夏录六(2) 滦阳消夏录六(3) 滦阳消夏录六(4)
卷七
如是我闻一(1) 如是我闻一(2) 如是我闻一(3) 如是我闻一(4) 如是我闻一(5)
卷八
如是我闻二(1) 如是我闻二(2) 如是我闻二(3) 如是我闻二(4) 如是我闻二(5)
卷九
如是我闻三(1) 如是我闻三(2) 如是我闻三(3) 如是我闻三(4) 如是我闻三(5)
卷十
如是我闻三(1) 如是我闻三(2) 如是我闻三(3) 如是我闻三(4) 如是我闻三(5)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1) 槐西杂志一(2) 槐西杂志一(3) 槐西杂志一(4) 槐西杂志一(5) 槐西杂志一(6)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1) 槐西杂志二(2) 槐西杂志二(3) 槐西杂志二(4) 槐西杂志二(5)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1) 槐西杂志三(2) 槐西杂志三(3) 槐西杂志三(4) 槐西杂志三(5) 槐西杂志三(6)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1) 槐西杂志四(2) 槐西杂志四(3) 槐西杂志四(4) 槐西杂志四(5) 槐西杂志四(6)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1) 姑妄听之一(2) 姑妄听之一(3) 姑妄听之一(4) 姑妄听之一(5)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1) 姑妄听之二(2) 姑妄听之二(3) 姑妄听之二(4) 姑妄听之二(5)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1) 姑妄听之三(2) 姑妄听之三(3) 姑妄听之三(4) 姑妄听之三(5)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1) 姑妄听之四(2) 姑妄听之四(3) 姑妄听之四(4) 姑妄听之四(5)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1) 滦阳续录一(2) 滦阳续录一(3)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1) 滦阳续录二(2) 滦阳续录二(3)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1) 滦阳续录三(2) 滦阳续录三(3)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1) 滦阳续录四(2) 滦阳续录四(3)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1) 滦阳续录五(2) 滦阳续录五(3)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1) 滦阳续录六(2)
纪汝佶六则一 纪汝佶六则二
猜您喜欢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僧宝传

宋释惠洪撰。惠洪有《冷斋夜话》,已着录。禅宗自六祖以後,分而为二。一曰青原,其下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南岳,其下为临济、沩仰。是为五宗。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是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六种关于汉代官制、礼仪的著作的总称,即《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六种书。此六书于唐宋以后散佚,现在只能看到元人和清人的辑本。后由清人孙星衍编辑成《汉官六种》十卷,收入《平津馆丛韦》。

孽海花

《孽海花》,长篇谴责小说之一,清朝金松岑、曾朴著。35回,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

闲情偶寄

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