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读通鉴论人物头像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清代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卷一
秦始皇 二世
卷二
汉高帝 惠帝 文帝
卷三
景帝 武帝
卷四
汉昭帝 宣帝 元帝
卷五
成帝 哀帝 平帝 王莽
卷六
后汉更始 光武
卷七
明帝 章帝 和帝 宏帝殇帝附
卷八
顺帝 桓帝 灵帝
卷九
献帝
卷十
三国
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
卷十二
惠帝 怀帝 愍帝
卷十三
东晋元帝 明帝 康帝 穆帝
卷十四
哀帝 帝奕 简文帝 孝武帝 安帝 恭帝
卷十五
宋武帝 营阳王 文帝 孝武帝 前废帝 明帝 后废帝 顺帝
卷十六
齐高帝 武帝 鬱林王 明帝 东昏侯
卷十七
梁武帝 简文帝 元帝 敬帝
卷十八
陈高祖 文帝 宣帝 后主
卷十九
隋文帝 炀帝
卷二十
唐高祖 太宗
卷二十一
高宗 中宗伪周武氏附于内
卷二十二
睿宗 玄宗
卷二十三
肃宗 代宗
卷二十四
德宗
卷二十五
顺宗 宪宗
卷二十六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卷二十七
懿宗 僖宗 昭宗 昭宣帝
卷二十八
五代上
卷二十九
五代中
卷三十
五代下
卷末
叙论一 叙论二 叙论三 叙论四
猜您喜欢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刻拍案惊奇

;《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钱塘陆人龙编撰,陆云龙评点,崇祯五年峥霄馆书坊刊行,八卷四十回,为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一书,流传稀少,大概问世十年后,已难见该书。崇祯十六年前后,江南书贾将其改纂,照原书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为每回新拟了 回目,将书名改为《三刻》,作者亦改署梦觉道人、西湖浪子。

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 一书,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乱世史事。已佚。今有元陶宗仪辑本和清黄奭辑本,黄氏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子史钩沉”,比陶本完整。《说郛》宛委山堂本仅六节,而商务印书馆本更少,仅一节。今从黄本点校。

开元释教录

唐代智升编于开元十八年(730(庚午年))。又作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全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称‘总括群经录’(卷一至卷十),相当于代录,系以时代别、译者别,依序列举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唐代开元十八年,凡六六四年间,一七六名译经僧所译大小乘经律论,共计二二七八部,七○四六卷。

太白阴经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