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宋代: 欧阳修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好象奔驰的千里马。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就象寒泉冲激锐石,清冷峻峭。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他已经写诗三十年,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文词却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譬如那妖娆的美女,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正象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他们正在云间翱翔,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参考资料:

1、 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0:24-29

寒鸡号荒林,山壁(bì)月倒挂。
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州宣城人。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迈:远。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云:语气助词,无实义。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届:到。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微风动凉襟(jīn),晓气清余睡。

( miǎn)怀京师友,文酒邈(miǎo)高会。
文酒:饮酒赋诗。邈:遥远。高会:盛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sì)(diān)狂,醉墨洒滂(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jiǎn)(tài)
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shù)寒濑(lài)
石齿:尖峭的石滩。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sháo)女,老自有余态。
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近诗尤古硬,咀(jǔ)(jué)苦难嘬(zuō)
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lì),举世徒惊骇(hài)
轹:超越,胜。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hé)一摧铩。
羽翮:羽毛。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huì)哕。
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胡:为什么。

参考资料:

1、 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0:24-29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全诗四十八句,按内容分为五节。前十句为一节,写题目中的“水谷夜行”作为全诗的引子。首两句写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鸡声惊起,憨、号、荒这些字给人以荒凉冷落的感觉,“山壁月倒挂”写月将落的景色,生动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写早行赶路。五、六句回忆初离京师,时值初夏,而现在已届素秋,强调出行之久。这些都为下文怀念京师作垫。同是写将晓的景色,李商隐的“长河渐落晓星沉”是凄丽,而“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则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九、十两句写天将拂晓,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怀友之念。

  “缅怀”二句,诗人由眼前的侵晓夜行想到当日京师的文酒高会,冷落的行旅和热烈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文笔从高会的众宾收缩到诗人所畏爱的苏、梅二人。古人称值得敬佩的朋友为“畏友”。“可畏爱”三字引出下面几节对苏、梅的评论,直贯篇末“双凤凰”的比喻。“篇章”两句总写二人创作之富,声名之高,难分上下。这是总评,为下两节分评起个头。这是第二节。

  第三节专论苏舜钦的才气。《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万窍号一噫”就是用《庄子》的语意来表现“气尤雄”的程度,说他作诗的气势,犹如大风陡作,万窍皆鸣。苏舜钦又善写草书。“有时”两句暗用张旭(人称张颠)来夸赞苏舜钦的书法,这也是“气尤雄”的注脚。“譬如”两句写其奔放,这是兼诗和草书说的。“盈前”二句主要写其既多且好,但“难拣汰”三字于赞扬中也略有微词。这一节共八句,表现了一个才气横溢的诗人和草书家的形象,他的酒酣落笔、尽情挥洒的风神令诗人神往。

  第四节十二句专写梅尧臣诗风的古淡,和苏舜钦的雄放恰成对照。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梅翁”的称呼既亲切又有尊敬的意味。“事清切”的“事”是动词,表示梅尧臣刻意追求“清切”的境界。次句用流水穿过乱石的形象来比喻“清切”,但不是直说,而说成是“石齿漱寒濑”,就更显生动。这里暗用孙楚“漱石枕流”的典故,而不易使人察觉。“作诗”两句写梅尧臣诗的功力之深(相传梅尧臣日写一诗),又表示了诗人对梅尧臣诗的尊崇之意。“文词”四句写作诗之久,老而不衰。一般人年龄一大,才思往往不如年轻时的敏锐,因而诗的功力虽深,清新之感却逊于当年。而梅尧臣却不然,年龄心意虽然老大(其实这时才四十三岁),但文词反而更加清新。这句的“虽”字,有的版本作“难”,那么可以解释为全心全意作诗,不知老之将至(诗人青春长在)。单从这两句看,“难”字意味还长些,但和下面“譬如”两句接不起来,所以把四句合起来,仍以“虽”字为佳,两句因韵脚而倒装。“譬如”两句从“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典故化出。用“妖娆女”作比喻,带有亲切幽默的味道。“近诗”四句写梅尧臣的诗风从清切到古硬,功力愈深,而一般浅人愈难欣赏。用“食橄榄”为喻,非常贴切,写出梅诗耐人细细琢磨才能欣赏的硬工夫,这是下节“古货今难卖”的伏笔。食橄榄这个比喻被后人沿用来说明一种生涩的诗风,如评黄山谷诗等。把这一节十二句和上节八句对比,看出作者用笔的变化。苏舜钦诗的特点是雄放,作者八句也如同一气喷出。梅尧臣诗“古硬”,别人不易理解,所以作者用十二句分三层来写梅诗的特点,先写作诗之久,叙作者为衬,再用比喻说愈老愈清新,最后特别提到“近诗尤古硬”,表明工夫老到,但“真味”必须细嚼得之,不能失此“古货”(古人不管自己怎么创新,总标榜越古越好)。作者的苦心尤在宣扬梅尧臣诗的高超。这两节是该诗的主要部分,又为最后一节的总结准备了条件。

  最后一节十二句,分三层,“苏豪”四句为第一层,总结前两节的描写。苏舜钦诗虽容易为人欣赏,但用“徒惊骇”三字,也含有对当时舆论的不满。“二子”六句为第二层,对两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赞扬,将他们比作“双凤凰”,推崇备至,但“云烟”二句也表现出对他们的遭遇深感不平。“凤凰”既是祥瑞之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但刚一施展才能,立即受到摧抑排摈,两句“一”字紧相呼应,以表现当时世人的妒贤嫉能。在此诗写后不久的九月份,苏舜钦就因向朝廷进奏院祠神祭祀费酒而被小人告讦,贬谪而死。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一文里感慨尤深。“安得”二句一方面就“凤凰”的比喻生发,哕哕,本指凤凰的鸣声,这儿即指作诗唱和;另一方面回应篇首“二子可畏爱”的语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表示相思之情不能已,所以作诗寄问,交代题目中的“寄”字。因为诗人独行无友,风尘仆仆,想到当时京师文酒高会的盛况,想到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才,诗人觉得,这时他们可能把酒吟兴正浓,不知道他的相思之苦,所以得寄诗相问。这样和题目中的夜行及第一节正好呼应。这两句总结全诗,略嫌草率,未能达到神完意足的境界,有点美中不足。

  欧阳修在唐代诗人中极为推重韩愈,认为作诗当以韩愈为法。这首五古就是受到了韩愈诗的影响。在诗中写朋友的不同风格,韩愈《醉赠张秘书》说:“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欧阳修此诗就韩愈这种写法开拓得更广阔,把苏舜钦、梅尧臣诗风的特征予以尽情描绘,对社会上对他们的排斥极表不平。诗前的叙事写景简劲利落而语句凝炼,中间的评论形象生动又极富感情。全诗条理脉络清楚紧凑,是欧阳修五古中的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9-12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庆历四年(1044)秋天写的。这年四月他任河北都转运使,巡行辖区,夜间从水谷(今河北省完县西北)出发,独行踽踽,因而想到在京师时的文酒高会,特别是孙舜钦、梅尧臣两人的诗歌风格,写下这首五古,以寄慰好友。

参考资料:

1、 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0:24-29
2、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9-121

赏析

  全诗四十八句,按内容分为五节。前十句为一节,写题目中的“水谷夜行”作为全诗的引子。首两句写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鸡声惊起,憨、号、荒这些字给人以荒凉冷落的感觉,“山壁月倒挂”写月将落的景色,生动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写早行赶路。五、六句回忆初离京师,时值初夏,而现在已届素秋,强调出行之久。这些都为下文怀念京师作垫。同是写将晓的景色,李商隐的“长河渐落晓星沉”是凄丽,而“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则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九、十两句写天将拂晓,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怀友之念。

  “缅怀”二句,诗人由眼前的侵晓夜行想到当日京师的文酒高会,冷落的行旅和热烈的气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您喜欢

单子知陈必亡

先秦:佚名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渎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 ,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

诉衷情·琵琶女

宋代: 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读陈胜传

清代: 屈大均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王候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元代: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苏子瞻哀辞

宋代: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